機器人
376機器人的工作是“拯救”就業
金融界股票 (0)據CNBC網站報道,英國銀行巨頭巴克萊銀行(BArclaysBank)*新的調查,對于“機器人的崛起”我們不應該感到恐懼,相反我們應該接受它。 巴克萊銀行在其周一發布的“英國制造業未來保障計劃”(Future-proofing UK manufacturing)中表示,投資自動化可以保住英國幾千個崗位并促進英國經濟的增長。 巴克萊銀行的調查聲稱,向機器人技術多投入12.4億英鎊(合18.7億美元)能夠在2025年前給英國帶來605億英鎊的經濟效益。 這筆投資還能推動英國制造業的規模在未來10年擴大1910億英鎊。可以預料,未來制造業工作崗位會減少,但投資機器人科技可以“減緩”甚至停止制造業削減工作崗位,保住73500個工作崗位。 巴克萊銀行認為,對英國總體經濟而言,這筆投資可以保住約10.58萬個就業崗位。 因為英國制作業形式的惡化,所以巴克萊進行了這項調查。 在11月份,英國工商業聯合會的一項調查顯示英國制造業產量預期可能在未來幾個月下滑;同時10月末英國國家統計局初步估計英國GDP在2015年第三季度沒有達到預期。 英國經濟上一些列的擔憂暗示人們應該對機器人的使用小心謹慎,但是巴克
中國千億機器人市場怎能靠劣質產品來攻堅
中國產經新聞報 (0)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于上個月下旬舉行,大會集結全球近200家**機器人企業攜其產品亮相會場,并舉辦多場全球機器人行業**峰會及專業論壇,與會專家各抒己見,共同探討中國未來機器人行業的發展之路。 國家副主席李源潮在大會開幕式上宣讀了習**主席致大會的親筆賀信,李克強總理對大會作出重要批示:“中國正在實施**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互聯網+和中國制造2025,這將有力促進機器人新興市場的成長,創造世界上*大的機器人市場。” 有專家認為,機器人是“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是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的戰略制高點,更是智能社會科技**與產業升級的突破口。 “由于中國機器人產業起步比較晚,人才也比較缺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深圳市智能機器人研究院院長席寧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技術還待** 中國的機器人研制產業得到了中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在中央政府制訂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綱要規劃(2006-2020年》中,以及《中國制造2025規劃》中,都把機器人行業列為排在前面的重點科目,期望中國自身開發的機器人能夠在世界機器人產業中占有一席之地。 席寧告訴記者:
機器人時代將會帶來什么?
必聯網 (0)11月25日結束的2015WRC世界機器人展會,是場世界**服務機器人的饕餮盛宴,開放式仿人機器人平臺和高仿真機器人靈巧手等都不同程度地帶給人無盡的思考。 目前會展上的機器人離真正的人工智能還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當國人看到國內機器人產業還與發達國家存在不小的差距,讓許多人有點小失望。但用“失落”的情懷看世界機器人產業的發展確實太過靜態,因為對這一仍然處于發展初期的機器人產業來說,哪怕是高仿的差距也體現出了巨大的突破和發展空間,太多的悲觀容易給人在認知上帶來固步自封。目前展示的機器人,都只是人工智能的雛形,更確切地說還處在自動化與半自動化的階段,且在應用領域還主要集中于制造業等商業應用領域。智能機器人要真正進入用戶服務端,還需要生物學、神經科學和認知科學等的更多突破性研究。但即便是這種高仿的自動化、半自動化人工智能機器人,給經濟社會組織帶來的解構與建構沖擊也是相當可觀的。當前自動化、半自動化機器人,在部分制造業與服務業領域正在蠶食傳統的就業崗位,即人與機器在某些崗位上的競爭將相當殘酷。***為典型的就是,世界代工巨頭富士康,業已在工廠配置大量的機器人以替代人力,這種大量產業機器人進入工廠
數控機器人為生產一線帶來大變革
中華工控網 (0)“員工少了,機器人多了!”連日來,記者實地采訪361°、貴人鳥、金威體育、安踏等泉州鞋服企業時發現,一種專業表述為“六軸機器人”的自動化生產設備在制鞋行業里正廣受關注。據介紹,這種機器人能代替6個至10個工人,完成制鞋過程中的分揀、搬運等具體操作,不僅大大提高了鞋企的生產效率,同時有效緩解了自2000年以來當地經常出現的“用工荒”現象,支持了泉州實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位于泉州市洛江區的黑金剛(福建)自動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記者見到了一種被人們昵稱為“大大變形金剛”的“六軸機器人”。只見它動作靈活、運動慣性小、通用性強,不僅能完成靠近機座的工作,還能繞過機體和工作機械之間的障礙物進行工作,深受生產企業的歡迎。據介紹,該種機器人經有關部門認定,已經達到國內**水平,屬于數控機器人中的一種。它們的應用,直接助力當地鞋企走上自動化生產之路。據了解,目前除黑金剛外,安踏、匹克、喬丹等本地企業也都相繼大量使用自動化生產設備,比如無車縫數控設備、自動跑臺網印刷設備、自動洗板機等系列產品,都成為本地鞋企爭相引進的香餑餑。據泉州市科技局副調研員王炳川介紹,近年來,隨著勞動力資源的日益緊缺,制鞋
安防與無人機領銜特種機器人產業
中國工業新聞網--中國工業報 (0)王雪青 “目前,工業機器人產業拐點已到,服務機器人正處爆發前夜。”中信證券總經理胡雅麗在2015年世界機器人大會分論壇上表示。根據易觀智庫的預測,2015~2017年,我國服務機器人市場的年均復合增速將超過60%。其中,安防和無人機等特種機器人領域尤具優勢。 安防機器人與世界差距不大 “中國的安防機器人研究起步比國外晚10年,但是進入成長期只晚5年,并且發展迅猛。從**申請來看,國外企業很少在中國申請**,可以看出近期沒有大規模進入中國安防機器人市場的計劃,中國企業還有一段時間可以發展技術、占有市場。”中國安防技術有限公司(CSST)旗下中智物聯集團副總裁丁寧表示。CSST的安防機器人主要包括巡檢機器人和替身機器人,借殼飛樂股份上市的中安消就隸屬CSST。 放眼全球,國際上安防機器人研究從1991~1994年起有明顯的發展,2002年進入成長期,并且在2011年后加速增長,遠未達到飽和期和衰退期,目前**潛力巨大。若從**申請看安防機器人市場前景的話,丁寧認為:日本企業申請了大量的國際**,國際安防機器人市場很可能被日本大面積占領,甚至壟斷。不過,國外企業很少在中國申請**,可以看出近
機器人
377小i機器人亮相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
中國工業新聞網--中國工業報 (0)11月23日,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小i機器人攜旗下虛擬智能機器人、搭載智能機器人云操作系統的實體智能機器人,以及小i機器人云智能平臺,在現實與虛擬之間構建了一幅人類與機器交流協作的生動場景,展示了中國智能機器人應用的高水準。 當日,其研發的實體智能機器人“小i”還作為惟一機器人嘉賓,參與了“機器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上線儀式。該平臺將為機器人產業發展助陣,為我國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基礎平臺服務。 在今年的工博會上,小i還發布了**性的智能機器人云操作系統,這是一款能賦予硬件終端“智能交互”能力的操作系統。只要植入該系統,從單片機到人形機器,所有的硬件終端都能“華麗轉身”成為智能機器人,擁有一顆來自云端的“大腦”。 (中國工業報記者 李瞧) 中國工??報
顧純元當選瑞典**工程科學院院士
中國工業報 (0)瑞典**工程科學院11月25日宣布,ABB集團**副總裁、ABB(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顧純元博士成為這家世界上*古老的工程科學院15名新院士中的一員。 目前,瑞典**工程科學院由專注于工程和經濟各領域的12個分院組成,共有大約1300名院士。該院于今年11月19日舉行大會,選舉產生了新院士。 顧純元在執掌ABB中國帥印不到兩年的時間內當選瑞典**工程科學院院士,這不僅是國際學術界對其個人在工程學領域所取得成績的肯定,也是對ABB積極投身中國社會經濟建設、植根中國本土發展戰略的高度認同。 中國工業報記者注意到,這一新聞發布恰逢在北京舉辦的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閉幕那**。就是在這次會議上,國家副主席李源潮在11月23日的開幕式上宣讀了國家主席習**發來賀信、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批示并致辭。 在當下中國,發展機器人產業已成為國家戰略是毋容置疑的。機器人產業的興起與以顧純元為代表的業內人士的貢獻密不可分。 今年57歲的顧純元擁有上海交通大學工程專業學位和瑞典**理工學院工程博士學位,并曾在瑞典**理工學院擔任研究員。 這位工業機器人和工業自動化領域的專家于1989年加入ABB,在ABB
機器人熱潮將引發全球失業危機?
中華工控網 (0)一本名為《機器人時代》的書*近獲得了麥肯錫“*佳商業圖書”大獎。令人感到不安的是這本書的副標題,英國版為“大規模失業的威脅”、美國版為“一個失業的未來”。該書的主要觀點是,從制造業到專業服務領域中,越來越多人擔心自動化會對就業產生負面影響。這并非新的論斷,從知名科學家霍金、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到特斯拉和SpaceX空間探索技術公司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他們都曾提到過,智能機器人或將取代乃至統治人類的論斷。一些美國好萊塢影視作品如《星球大戰》甚至講述了機器人對人類的攻擊。從現實來看,機器人遠沒有那么智能。目前機器人仍普遍在人類設定的程序下運行,其所能做的事情也相對單一。不過,業界普遍相信,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性能的提升,機器人將可以承擔更多的工作,以幫助人們延展具有的能力。也正因為此,機器人或將取代一部分人的日常工作,而這引發了馬丁?福特的擔憂。制造業倒閉潮以及人口紅利的稀釋,種種理由讓企業主更傾向于以機器人代替人工的新生產模式。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鴻海董事長郭臺銘于2011年提出“百萬機器人計劃”。他曾設想2014年富士康生產線上用上100萬臺機器人。雖然現在來看*終目標仍有
機器人
378機器人產業前景雖好,也不能一哄而上
中華工控網 (0)不久前,工信部發布了《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簡稱路線圖),將機器人推向了風口浪尖,地方政府就機器人產業頻頻發放政策福利,機器人產業園區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但實際上,大部分機器人公司還在低端掙扎,缺乏核心技術,而僅僅有概念、園區土地和政府補貼,并不能產生一個有強大市場競爭力的行業。機器人產業園遍地開花,已有40余家在路線圖發布之前,地方省市推進機器人的步伐就已邁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鄭州、常州、重慶、天津、上海、廣州、深圳、東莞、佛山、成都等近40個城市將機器人作為當地的重點發展產業,并陸續出臺機器人相關優惠政策,主要對象是機器人制造企業和機器人使用企業,支持手段以稅收、土地和戶口優惠為主。與此同時,我國機器人產業園遍地開花,當前各地政府建成和在建的機器人產業園有40余家,現有地方機器人產業園到2020年的規劃投資額將超過5000億元。2013年底,工信部發布《關于推進機器人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到2020年我國要形成較為完善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體系,培育3~5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8~10個配套產業集群,機器人密度(每萬名員工使用機器人臺數)達到100以
寶應推廣機器人技術提高企業自動化水平
科技日報 (0)科技日報訊(通訊員宗玉喬蓋勇記者過國忠)日前,記者在位于寶應氾水鎮的駿升科技采訪時了解到,企業今年用工減少30%,但企業運轉絲毫沒有受到影響,工業開票銷售實現持續增長。這得益于企業在科技部門的指導下,大力推廣應用機器人技術,促進企業由制造向“智造”轉變,以裝備自動化水平的提升減少勞動力成本,實現企業轉型升級和**發展。近年來,為在全縣大力推廣機器人應用技術,幫助企業實現轉型發展,縣科技部門深入全縣部分重點企業開展調研,并專門成立機器人技術應用推廣中心,加強與院校合作,專業開展機器人應用技術的推廣工作。制定出臺了科技型企業培育計劃,鼓勵企業實施“機器換人”,由制造向“智造”的轉型。開展企業產學研合作,根據企業實際需求制定機械手和自動化生產線。在科技部門的積極推動下,目前全縣有60多家企業使用各種類型的機械手500多臺。
布局**裝備 盾安環境發布新型人機協作機器人
中國工業報 (0)11月23日,世界機器人大會舉辦期間,盾安環境攜手遨博智能聯合發布了遨博i5新型人機協作機器人。盾安環境董事長葛亞飛表示,基于對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的看好以及自身對輕型工業機器人的巨大需求,公司已出資6000萬元認購了遨博智能22.22%的股份,正式進入工業機器人領域。目前,i5新型人機協作機器人已進入批量化生產階段。此外,公司積極布局MEMS傳感器產業,計劃今年在內布局100萬套的產能,明年計劃產能布局為500萬套。新型機器人破土上市本次新聞發布會的主題為 “成竹”。該主題代表著遨博智能潛心三年研發的新型機器人產品的正式破土上市。所謂的協作機器人強調的是人與機的協作。這種新型機器人能夠直接和員工一起并肩工作而無需使用**圍欄進行隔離,并有望填補全手動裝配生產線與全自動生產線之間的差距。發布會上,遨博智能董事長魏洪興結合機器人行業的痛點詳細闡述了遨博i5人機協作機器人的四大特點:一是**。人機**協作是i5人機協作機器人的主打特性,i5有著先進的力控功能,使用多傳感器進行**檢測,能與操作者近距離協同作業,當外力超過**閾值時,進入**保護狀態,機器人暫停動作,以防意外損傷。二是易維護。
國產機器人:千億市場促產業提質
中國產經新聞報 (0)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剛剛閉幕,大會集結全球近200家**機器人企業攜其產品亮相會場,并舉辦多場全球機器人行業**峰會及專業論壇,與會專家各抒己見,共同探討中國未來機器人行業的發展之路。 國家副主席李源潮在大會開幕式上宣讀了習**主席致大會的親筆賀信,李克強總理對大會作出重要批示:“中國正在實施**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互聯網+和中國制造2025,這將有??促進機器人新興市場的成長,創造世界上*大的機器人市場。” 有專家認為,機器人是“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是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的戰略制高點,更是智能社會科技**與產業升級的突破口。 “由于中國機器人產業起步比較晚,人才也比較缺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深圳市智能機器人研究院院長席寧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技術還待** 中國的機器人研制產業得到了中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在中央政府制訂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綱要規劃(2006-2020年》中,以及《中國制造2025規劃》中,都把機器人行業列為排在前面的重點科目,期望中國自身開發的機器人能夠在世界機器人產業中占有一席之地。 席寧告訴記者:“現在中
機器人
379專訪美國教授席寧 機器人將進軍新藥開發領域
中國科技網-科技日報 (0)人們一提到機器人產業,想到的就是機器人“替代”人,然而在機器人專家席寧看來,這個觀點并不**。他認為,機器人的應用實際上是對人的能力的一種拓展。日前,特別從美國趕回國參加剛剛落下帷幕的機器人大會的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電氣及計算機工程系杰出教授、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席寧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繼汽車工業之后,新藥開發將成為下一個機器人進軍的工業領域。” “機器人*開始出現的時候,主要目的是代替人完成那些重復性的、人不愿意做的工作。然而伴隨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和納米技術的發展,尤其是網絡技術、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發展,機器人可以擴展出人所沒有的能力,可以幫助人類做一些自身做不了的工作。” 席寧告訴記者,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動力來自新技術的推動和新應用的拉動,其中,納米機器人在生物醫藥領域的應用將成為下一個爆點。 “機器人技術*成功的應用領域是制造業,特別是汽車制造業。90%的工業機器人都用于汽車制造的過程。而生物醫藥領域的產值遠大于汽車行業,但是在新藥開發的過程中,很多過程都是人工的。”席寧說,“裝配汽車一般的技術工人就可以,而新藥開發對從業人員的要求很高,開發成本
機器人將進軍新藥開發領域
科技日報 (0)人們一提到機器人產業,想到的就是機器人“替代”人,然而在機器人專家席寧看來,這個觀點并不**。他認為,機器人的應用實際上是對人的能力的一種拓展。日前,特別從美國趕回國參加剛剛落下帷幕的機器人大會的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電氣及計算機工程系杰出教授、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席寧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繼汽車工業之后,新藥開發將成為下一個機器人進軍的工業領域。”“機器人*開始出現的時候,主要目的是代替人完成那些重復性的、人不愿意做的工作。然而伴隨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和納米技術的發展,尤其是網絡技術、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發展,機器人可以擴展出人所沒有的能力,可以幫助人類做一些自身做不了的工作。”席寧告訴記者,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動力來自新技術的推動和新應用的拉動,其中,納米機器人在生物醫藥領域的應用將成為下一個爆點。“機器人技術*成功的應用領域是制造業,特別是汽車制造業。90%的工業機器人都用于汽車制造的過程。而生物醫藥領域的產值遠大于汽車行業,但是在新藥開發的過程中,很多過程都是人工的。”席寧說,“裝配汽車一般的技術工人就可以,而新藥開發對從業人員的要求很高,開發成本也就很
沈陽機器人產業從“高原”到“高峰”要過三道坎
遼寧日報 (0)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再一次將人們的視線引向沈陽省的機器人產業。據政府官員和業內專家介紹,遼寧機器人產業發展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如何從“高原”邁上“高峰”。 從“高原”到“高峰”有多遠?沈陽省的機器人產業居于****水平,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新松機器人公司是**機器人產業的龍頭,相關產業支撐也很成熟,這就是“高原”。然而,沈陽機器人產品中的減速器、伺服電機等核心部件全部需要進口,絕大部分企業現在只能生產單臂三軸產品,還不能生產較高水平的單臂六軸產品,這就是需要攀登的“高峰”。從國內**追上國際**,從“高原”到“高峰”,大致還要邁過三道坎。 **道坎,也是*難邁過的一道坎,即原創性技術的培育。正如沈陽新松機器人公司總裁曲道奎所言,機器人技術的嚴重滯后,導致**機器人市場表現不盡如人意。沈陽的機器人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長期依賴進口,造成成本高昂,價格不具有競爭力。如果說,科技研發有時還會閃現“捅破窗戶紙”的偶得、“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機會,那么戰略性新興產業原創性技術的培育,更像是制造領域的基礎建設,不能中斷,難以逾越,唯有堅持跬步千里的積累,保持戰略發展定力。 **道坎
人工智能改革機器人產業
證券之星 (0)機器人向智能機器人的演變,需要實現從計算智能、感知智能向認知智能的轉變,即擁有運動、感覺及思考功能於一體。目前,機器人處於感知智能階段,深度學習算法及并行計算水平的提高帶來人工智能在視覺識別、語音識別以及自然語言識別的進步,2015年機器視覺識別率超過人眼。目前國內服務機器人智能化有限,同質化嚴重,主要集中在掃地、送餐、老人及兒童陪護,家用機器人市場,隨著家電產商的進入,市場競爭已經日趨激烈。服務機器人要獲得大規模應用,需要具備吸引力、簡單易用、且令人產生依賴的特性,核心任務是為人類解決問題。機器人的發展應立足於實際場景中的應用,在充分發掘已有研究成果的同時,尋求單點技術突破及**,做核心技術優化。而在發展早期,實用性、功能性的作用大於外觀。催化劑:1)芯片以及云計算提供計算能力2)大數據、各種人機交互、協作發生產生的真實數據;3)在算法的支撐下不斷迭代、挖掘知識,以推動人工智能及機器人更大規模的產業化應用。 我們認為人工智能將在2020年左右**爆發,對社會和經濟帶來的影響不亞於目前互聯網對社會帶來的影響和變革。業內**的科技公司如谷歌,facebook、IBM也都投入重金在人工智能
機器人
380外媒:中國機器人產業“彎道超車”正是時候
新華網 (0)
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25日在北京閉幕。作為繼互聯網產業之后的又一戰略新興產業,機器人產業已成為各工業大國必爭之地。中國機器人產業起步晚、規模小、技術積淀薄,唯有加強戰略、機制和技術**,才能真正做大做強中國自己的機器人產業。 中國機器人尤其是工業機器人產業現狀可謂憂喜交加。一方面,伴隨產業轉型和制造業升級,近年來中國機器人市場需求呈井噴式增長,已成為全球*大的機器人消費國;另一方面,絕大部分市場份額被洋品牌占據,國產機器人忝陪末座。這樣的局面,不能不讓人想起中國自主汽車產業和計算機核心軟硬件技術發展過程中經歷的一些曲折。國產機器人產業不應重蹈覆轍。 環顧世界,主要工業大國紛紛制定新的機器人產業藍圖,搶占未來工業潮流先機。美國推出了“國家機器人計劃”、“先進制造業計劃”和兩個版本的機器人發展路線圖;德國提出工業4.0概念,其中對未來的工業機器人提出了新要求;老牌機器人大國日本在鞏固產業機器人陣地同時,正在將視野擴展到生活服務型機器人和智能娛樂型機器人。 中國機器人產業迎頭趕上、甚至“彎道超車”為時未??。正如美國人工智能進步協會前主席、卡內基-梅隆大學教授曼紐拉·維洛佐所言,機器人領域非
專家:應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機器人產業發展
新華網 (0)機器人新興市場正迅速成長。智能制造、金融等多領域專家近日表示,機器人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金融支持,因此,應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產業發展。 在本周舉行的“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金融論壇”上,多位專家看好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潛力。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機器人與智能裝備研究院院長王碩認為,機器人產業將成為未來經濟的顛覆性技術,至2025年的預估潛在經濟影響或達到1.7萬億美元至4.5萬億美元。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國表示,機器人產業發展主要靠企業與資本,其與金融的結合非常重要。而解決人的動力與資本問題要靠改革和**。發展機器人高科技產業具有一定風險性,前期投入大,效果未知數也大,需依靠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力量予以推動,同時在**理念、機制和文化等方面下工夫。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執行董事楊松堂提出,從我國科技金融的發展路徑來看,科技發展離不開金融支持,而科技信貸、風險投資、新三板等形式的出現也多源自科技發展的需要。在支持機器人產業發展過程中,商業銀行要**信用結構、開發知識產權質押、建立獨立的審核標準、采用大數據管理方式,以**管理形成風險分擔機制。此外,要與股權投資、信托、券商、交易所等多平臺對接
中國機器人行業**** 2018年銷量或達150萬
中國網 (0)近日新華社發表了一系列由機器人記者“快筆小新”撰寫的文章。 11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推出一款宇航員機器人:小天。他帶著類似鋼鐵俠的面具,可進行月球探測的工作。 同時,在天津市,一個機器人身著禮服充當了婚禮上的伴娘工作。盡管這和菲利普·K·迪克的小說《機器人夢見電子羊了嗎?》中的描述仍相距甚遠,但是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機器人以及人工智能技術正在不斷發展,達到更高的水平。 中國的機器人市場不斷拓展,當然,這和中國的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需要是密不可分的。機器人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副主任曲道奎說:“中國目前的機械化水平是很低的,平均一萬個工人中只存在23個機器人,這與世界平均水平的58個相距甚遠。” 目前,中國的經濟轉型正在走向以發展服務業為主的經濟體系,機器人產業是其中頗為重要的一項。 “機器人產業展示了其增長的巨大能力,現如今中國各項產業均展現出減速趨勢,但機器人產業仍能保持平穩發展。”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秘書長宋小剛這樣評價。 據國際機器人協會曾估測,中國的機器人銷售量將會由去年的57萬發展到2018年的150萬。今年,中國成為了世界上機器人行業規模*大的國家。 中國工業進程發展所需的大部
美國僑報:全球機器人大會的中國思考
中國新聞網 (0)2015年全球機器人大會近日在北京舉行。對此,美國《僑報》25日評論稱,日本、美國等國展出的機器人,要么形象逼真足可以假亂真,要么智能表現讓人嘆為觀止。毫無疑問,這是一場關乎視覺和科技的盛宴。各國機器人扎堆北京,對中國機器人企業而言是“自我丈量”的難得機遇。 近年,隨著中國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勞動密集型企業用工成本驟升,“機器人替代人”正成為時代趨勢。但中國機器人替代人工率僅為0.3%,不足國際平均數字一半。這暗示機器人在中國有著巨大市場空間。2013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全球*大機器人市場,更讓全球機器人企業開足馬力搶奪中國這塊“蛋糕”。 這個大背景下,中國機器人企業也迎來發展春天。這其中,既有企業搶奪市場的商業沖動,也有地方政府政策扶植的推動。至今,中國儼然已是機器人生產大國。 不過,單靠速度沖刺和數量累積,并不等于能成功逐鹿中國市場。機器人替代中國人工率的比例的確有上升空間,但這并非是說只要是機器人便總有“用武之地”。中國在機器人方面起步晚,機器人企業處在產業鏈條低端位置,自主制造的機器人從事的也多是碼垛、搬運等低技術類作業。顯然,中國機器人的內涵和品質,并不能滿足一些技術精密型企業的
機器人
381人與機器人在未來將攜手合作
弗戈工業在線 (0)常規的防護設備在機器人綜合應用中會觸碰到它們的限制,特別是在那些人和機器人無障礙合作的應用中更是如此。在此,執行相應的標準是解決這一難題的重要可行輔助調整方法。如這里所展示的那樣,一名工人進入定義為機器人工作范圍的防護區,**防護系統便會讓機器人立刻緊急停止在工業領域中,人機合作遵循兩個重要的標準:C標準ISO 10218的“工業機器人**”部分1,即“機器人技術”,和部分2,即“機器人系統和集成化”。這兩個標準部分的德文文本即EN ISO 10218-1:2012和EN ISO 10218-2:2012,均已發布,并作為與C標準ISO保持一致性的方式列入到機器設備指南2006/42/EG目錄中。在部分2“機器人系統和集成化”中可以查到人和機器人在生產運行中合作的說明陳述。標準中對這些關于人機合作的標準在實踐中究竟能夠起到多大作用,以及仍然存在的問題規定得很明確。國際標準委員會ISO/TC 184/ SC2 WG3小組接受委托,負責ISO/TS 15066“機器人和機器人技術規劃設計——協作式工業機器人技術”技術專業內容的修訂。在此,首先必須考慮到要從標準規范的角度考慮ISO部分1和部
機器人的未來不只是科幻
科技日報 (0)這兩天,微信朋友圈被世界機器人大會的消息刷屏,各種**的機器人產品集結亮相,讓不少人搶先感受智能生活的魅力。會眨眼、微笑,能像真人一樣對話、唱歌的“美女”情感機器人,無疑是這場盛宴中人氣*旺的明星產品。萌萌噠“小胖”格外引人注意,不僅價格很親民,干的也是控制家電、搬運物品的家務活。想打羽毛球沒人做伴?沒關系,有羽毛球機器人來陪練……這些機器人屢屢上了頭條,只是,這樣的關注度還停留在媒體層面,更多公眾包括青少年都希望走進國家會議中心,領略世界**機器人帶來的感官沖擊和互動體驗。遺憾的是,23日開幕,25日下午兩點就已閉館,不少聞訊而來的人們直呼匆匆太匆匆,孩子們需要這樣的機會和平臺,想去看一看、摸一摸不同的機器人。稀缺性決定了關注度,機器人有這樣的資本賺足眼球。一提起人形機器人,人們就會想到終結者、機械姬,這些科幻電影中的經典角色,存活于未來世界。值得注意的是,世界機器人大會則為我們提供了近距離人機交互的互動機會,讓機器人從未來世界走入現實生活。比如,和人們日常生活相關的家庭教育和老齡服務機器人。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朋友圈中瘋轉兩張機器人的對比照片,一張是坐姿端莊、會眨眼和微笑的“美
席寧:機器人產業發展需要新??術推動和新應用拉動
世界機器人大會 (0)在今天召開的世界機器人大會上,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電氣及計算器工程系大學杰出教授及John D. Ryder講座教授席寧表示:“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動力來自新技術的推動和新應用的拉動。”在推動力和拉動力上,席寧進行了詳解。據他介紹,當機器人*開始出現的時候,是跟人一起工作,主要目的是代替人。但是伴隨信息技術的發展,尤其是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發展,機器人可以擴展出人所沒有的能力,可以替人類做一些做不了的工作。當人類可以通過網絡控制遠處機器人時,就可以做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事情;納米和微納米技術的發展也給機器人提供新的應用領域,讓機器人可以在微小環境中工作;生物技術的發展也給機器人提供了新的應用領域。機器人*重要的應用就是自動化,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就要發展傳感器,通過傳感器把物理世界的信息變成數據,通過對數據的分析進行決策,再反過來作用在物理世界上。這樣一來,機器人和傳感器就變成了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的交換樞紐。以當前火爆的物聯網為例,通過機器人與網絡的工作所形成的物聯網可以監測環境、遠程加工設備。通過網絡與機器人的結合,在遠程可以進行感知;還可以通過網絡進行深層次應用,比如在遠程醫療或者國防方面
日本信號發布直徑僅1厘米的6軸力覺傳感器
日經機器人 (0)因使用MEMS技術的三維LIDAR而為人所知的日本信號公司開始涉足力覺傳感器領域,發布了基于MEMS技術的“超小型6軸力覺傳感器”,其中運用了該公司研發的電磁驅動式MEMS光掃描儀“ECO SCAN”的技術經驗,主要用于機器人和計測儀器領域。 超小型6軸力覺傳感器利用半導體的壓電電阻效應來檢測應力。該傳感器的外形尺寸為直徑10.6mm、厚14.5mm,直徑只有1日元硬幣的一半。額定負荷方面,沿X、Y、Z三個軸方向各為±30N,沿各軸旋轉方向為±30Ncm。反復精度在3%以下。檢測靈敏度方面,軸方向為0.1~0.2mV/N,X、Y軸旋轉方向為0.2~0.6mV/Ncm,Z軸旋轉方向為0.2~0.3mV/Ncm。 另外,日本信號還將廣泛探索該傳感器在機器人及計測儀器以外領域的用途,例如,利用該傳感器實現醫生觸診的自動化。 該公司不久之后將開始提供該超小型6軸力覺傳感器的樣品,還將在12月2日于東京有明國際會展中心開幕的“2015國際機器人展”上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