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30年:電力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改革開放30年,作為中國經濟重要基礎產業的電力工業,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改革發展歷程,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從新中國成立算起,國內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億千瓦用了38年時間,1987~2006年的19年時間,國內發電裝機容量達到6億千瓦,而2007年初至2007年底,用了不到12個月的時間,我國發電裝機容量達到7億千瓦,從6億千瓦到7億千瓦,12個月的時間完成了此前用38年實現的跨越式發展。
電力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
改革開放30年,通過不斷推進改革開放,電力工業在發展速度、發展規模和發展質量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為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和巨大的動力。
截至2007年底,國內發電裝機容量達7.18億千瓦,發電量達到3.26萬億千瓦時,分別是1978年的12.6倍和12.7倍;人均發電裝機0.54千瓦左右,人均用電量2471千瓦時,已接近2006年世界人均用電量2659千瓦時的水平。
從1996年起,國內發電裝機容量和發電量均一直穩居世界**位。1990年底,中國發電裝機容量僅為美國發電裝機容量的20.3%;至2007年底,中國發電裝機容量已達到美國的68%左右,差距大大縮小。截至2007年底,中國的發電裝機容量已大致相當于世界前10位電力大國中的日本、德國、加拿大、法國和英國5個國家的發電裝機容量的總和。中國在年投產發電裝機容量和發展速度上,均創造了世界電力發展史上難以逾越的新紀錄。
電力工業在不斷優化火電結構的同時,也加快了水電、核電、氣電、風電和可再生能源發電等清潔能源發電的建設步伐,使水電、核電、氣電、風電和其他能源發電方式的裝機容量比例逐步增加,實現了電力工業的可持續發展。
當前,開發西部水電,“西電東送”三大通道建設的快速發展和電力輸送容量的迅速增加,已成為“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內容和支撐;2004年,國內水電裝機容量突破1億千瓦,2007年底達到1.48億千瓦,躍居世界首位;一批大型水電建設項目開工建設,將在2010年至“十二五”期間(2011年至2015年)進入新的投產高峰期,發電結構將進一步優化。
核電建設政策已從“適度發展”調整為“積極發展”,并確立了核電發展技術路線。截至2007年底,國內核電裝機容量達885萬千瓦,一批核電項目相繼開工建設和進入開工準備階段,在建規模達1195萬千瓦。風電、生物質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開發提速,截至2007年底,國內風電并網裝機總容量達到420萬千瓦,*大風電單機容量達2000千瓦,風機國產化率達到85.7%。國內投產和在建秸稈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20萬千瓦。
在輸變電方面,電力工業同樣取得了喜人的成績。據統計,在1978年底,國內35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回路長度僅為23.05萬千米,變電設備容量為1.26億千伏安。到2007年底,國內35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回路長度達到110.63萬千米,變電設備容量達到24.24億千伏安,分別是1978年的4.8倍和19.3倍;其中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回路長度和變電設備容量分別是1978年的14.1倍和48.7倍。
電網技術等級不斷提高,國內大部分地區已形成了以500千伏為主(西北地區為330千伏)的電網主網架;750千伏輸變電示范工程已投入運行;±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和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示范工程的開工建設,標志著中國已進入更高等級輸電發展的探索階段。除西藏、新疆、海南及臺灣外,國內性的互聯電網已初步形成,跨區跨省送電穩步增長,對于調劑電力余缺、緩解電力供應緊張和促進資源優化配置起到了重要作用。
電力工業改革開放不斷推進
在過去的30年中,電力行業改變了計劃管理體制、投資主體單一、運行機制僵化、投資不足、效率低下、難以滿足國民經濟需求的一系列弊端。
20世紀80年代初,山東龍口電廠集資辦電的突破,為我國電力工業發展闖出了一條新路。隨著國家出臺的一系列鼓勵集資辦電、多家辦電的政策,推動了電力投資體制改革。通過集資辦電、利用外資辦電、征收每千瓦時2分錢電力建設資金交由地方政府辦電等措施,充分調動中央、地方及各方面的積極性,吸引了大量非中央政府投資主體的電力投資,獨立發電企業規模迅速擴大,農村小水電迅速發展,有力地推動了電力工業快速發展。
同時,電力工業按照“政企分開、省為實體、聯合電網、統一調度、集資辦電”和“因地因網制宜”的發展改革思路,逐步推進各項改革,電力企業從政企合一逐步過渡到不再承擔政府行政管理職能。20世紀90年代后期,電力企業開始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法人實體,電力市場建設試點工作也有序展開。
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電力行業開始利用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外國政府貸款、出口信貸和外商投資等方式從國外引進設備、技術,開展合作生產,引導了電力產業結構與技術的升級換代,電力工業帶動了電力設備制造水平的整體提升,對電力工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電力行業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發展國際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目前已在7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工程承包、設計咨詢、委托運營、勞務外派等境外業務。2007年,電力行業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已達15..9億美元。根據國家“走出去”的重大戰略決策要求,電力行業對外投資合作不斷發展。
與此同時,電力企業利用自身經濟技術實力,大力開展與周邊國家的各類合作,包括跨國能源合作、工程項目合作、電網互聯和電力貿易合作、流域資源開發合作和高新技術開發利用等廣泛的合作領域。電力行業還與各類國際組織、國際金融機構和國際電力專業組織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在國際電力事務中擁有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和越來越大的發言權。實踐證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在發展中不斷深化改革,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以改革和開放促進發展,是30年來電力工業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的基本經驗。
——摘自《中國自動化網》
工業30年:電力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工業30年:電力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工業30年:電力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工業30年:電力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工業30年:電力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工業30年:電力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工業30年:電力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工業30年:電力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工業30年:電力業實現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