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KarnyMullis發明了聚合酶鏈式反應以來,PCR技術已成為分子生物學研究中使用*多、應用*廣泛的手段之一,而引物設計也被認為是 PCR技術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引物設計有 3條基本原則:引物與模板的序列要嚴格互補;兩條引物之間避免形成穩定的二聚體或發夾結構;引物不能在模板的非目的位點引發DNA聚合反應(即錯配)。
在引物的設計過程中,引物長度、產物長度、序列 Tm值、引物與模板形成雙鏈的內部穩定性、形成引物二聚體(primer dimer)及發夾結構(duplex formation andhairpin)的能值、錯配位點(false priming site)的引發效率、引物及產物的GC含量(composition)等均會對PCR反應效率產生影響,因此引物設計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 引物的長度一般為 15-30 bp,常用的是 18-27 bp,但不應大于38bp,因為過長會導致其延伸溫度大于74℃,不適于Taq DNA聚合酶進行反應。
2. 引物序列在模板內(尤其是 3’端)應當沒有相似性較高,否則容易導致錯配。引物 3’端出現3個以上的連續堿基,如 GGG或 CCC,也會使錯誤引發的機率增加。
3. 引物 3’端的末位堿基對 Taq 酶的DNA合成效率有較大的影響。不同的末位堿基在錯配位置導致不同的擴增效率,末位堿基為 A 的錯配效率明顯高于其它 3個堿基,因此應當避免在引物的 3’端使用堿基A。另外,引物二聚體或發夾結構也可能導致 PCR反
應失敗。5’端序列對 PCR影響不太大,因此常用來引進修飾位點或標記物。
4. 引物序列的 GC 含量一般為 40-60%,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引發反應。上下游引物的GC含量不能相差太大。
5. 引物所對應模板位置序列的 Tm值在 72℃左右可使復性條件*佳。Tm值的計算有多種
方法, 如按公式 Tm=4(G+C)+2(A+T), 在 Oligo軟件中使用的是*鄰近法。
6. ?G 值是指 DNA 雙鏈形成所需的自由能,該值反映了雙鏈結構內部堿基對的相對穩定
性。應當選用 3’端 ?G 值較低(**值不超過 9) ,而 5’端和中間 ?G 值相對較高的引
物。引物的 3’端的 ?G值過高,容易在錯配位點形成雙鏈結構并引發 DNA 聚合反應。
7. 引物二聚體及發夾結構的能值過高(超過 4.5kcal/mol)易導致產生引物二聚體帶,并且
降低引物有效濃度會使 PCR 反應不能正常進行。
8. 對引物的修飾一般是在 5’端增加酶切位點,應根據載體的相應序列而確定。
值得一提的是,各種模板的引物設計難度不一。有的模板本身條件比較困難,例如GC含量偏高或偏低,導致找不到各種指標都十分合適的引物;在用作克隆目的的 PCR因為產物序列相對固定,引物設計的選擇自由度較低。在這種情況只能退而求其次,盡量去滿足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