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縫超聲波探傷中的一種假缺陷回波 http://www.shidai17.com 轉(zhuǎn)載 (中國三峽總公司金結(jié)檢測中心) 翟保民 朱國綱 摘要:對接焊縫超聲波探傷時,探頭下擴散聲束在焊縫表面的反射回波,很容易被誤判為缺陷。通過采用不同角度探頭進行探傷試驗,明確了這種假缺陷回波產(chǎn)生的原因及特點。 關(guān)鍵詞:焊接; 超聲波探傷; 缺陷回波 1 問題的提出 三峽工程引水壓力鋼管直徑為12.4m,由厚度為28~60mm鋼板卷制焊接而成。下平段鋼板材料為600MPa級調(diào)質(zhì)鋼,焊接時嚴格控制熱輸入,均采用多層多道焊。 在厚板環(huán)縫超聲波探傷(B級)時,常發(fā)現(xiàn)距背面3~8mm深度范圍內(nèi)的熔合線附近有不同長度連續(xù)的超標反射回波,有時甚至于焊縫全長都有此反射波。以某一60mm厚管節(jié)為例,其焊縫結(jié)構(gòu)形式如圖1所示,使用數(shù)字式探傷儀(增益型)其回波指示位置見表1,波幅均處在 區(qū),也有個別點達到區(qū)。 表1 探傷儀回波指示位置 β=60° 回波編號 聲程指示 水平指標 深度指示 1 107 92.6 53.5 2 104 89.2 51.5 3 103.5 89.2 51.5 注:β-探頭折射角;水平指示是從入射點算起。 圖1 焊縫結(jié)構(gòu)形成 對于這種反射波,按照常規(guī)的判斷很容易被評定為未熔合或母材中的缺陷,當拍打背面焊縫區(qū)時波幅變化不明顯,然而砂輪打磨背面焊縫時可見波幅逐漸降低直至消失,這說明該反射波是來自于背縫的焊縫表面。此種現(xiàn)象極易導至誤判,造成不應(yīng)該的返修。為此,我們進行了一些試驗,分析此種反射波產(chǎn)生的原因。 2 試驗 試驗1:選取與工件相同的鋼板(60mm)并經(jīng)探傷確認該鋼板中無缺陷。在鋼板背面模仿實際焊縫余高進行堆焊(見圖2)。采用不同角度探頭進行探傷,發(fā)現(xiàn)了類似的回波,其回波指示位置見表2。從表2可見,用前三種折射角的探頭,儀器指示深度均小于60mm。按常規(guī),應(yīng)判為鋼板中有缺陷,但實際鋼板堆焊前經(jīng)探傷并無缺陷 。 表2 試驗1回波指示位置 β 聲程指示 水平指示 深度指示 DAC(dB) 66° 126.6 115.1 51.25 +14 63° 124.7 111.1 56.6 +13.2 55.5° 101.0 83.2 55.21 +8 45° 有回波的地方深度指示≥60mm回波幅度多在I區(qū)(也有高者) 圖2 試驗1示意圖 試驗2:由于試驗1的焊縫表面形狀有隨機性,所以又制作了準確形狀的對比試塊(見圖3),其下面約40 °斜面為刨床加工。測試結(jié)果見表 3。從表3中可以看出,用前三種???頭探測對比試塊同樣存在假缺陷波,即儀器指示深度均小于60mm,而且反射回波幅度更高。 表3 試驗2回波指示位置 β 聲程指示 水平指示 深度指示 DAC(dB) 66° 114.0 104.1 46.37 +1.4 63° 110.3 98.33 50.11 -3.4 55.5° 98.0 80.76 55.51 -9.3 45° 85.61 60.53 60.54 -8 圖3 試驗2示意圖 上述兩個試驗可看出,用66 °、 63 °及 55.5 °探頭探傷時,圖 2下部焊縫表面及圖3的45 斜面均不利于軸線聲束反射,故看不到軸線聲束的反射波,看到的是擴散聲束的回波。所以雖然反射面深度大于 60mm,而儀器指示深度卻反而小于60mm。但當使用45 °探頭時,由于試驗 2的45 °斜面與軸線聲束接近垂直,所以有較強的軸線聲束反射波( DAC-8dB),指示深度也大于60mm;而試驗1的焊縫表面反射條件不如45 °斜面,但仍能得到軸線聲束的反射回波,只是相對 45° 斜面其回波能量較低(多在區(qū)),儀器指示深度也是大于 60mm。 試驗3:上述兩個試驗都是用一次波對厚板進行探傷的試驗,為了考察中厚板是否存在此假缺陷回波,又選擇了厚度為34mm的管節(jié)環(huán)縫進行了試驗(見圖4)。經(jīng)測試,這種產(chǎn)生于焊縫趾部(如圖4A點附近)的假缺陷回波,用一、二次波掃查都能發(fā)現(xiàn)(圖4的探頭D和B位置),表4為二次波掃查時的指示位置。焊縫趾部附近經(jīng)打磨后,該回波消失。 表4 34mm厚板二次波的指示位置 探頭k值 聲程指示 水平指示 深度指示 DAC(dB) 2 131.9 118.0 59.09 II區(qū) 圖4 試驗3示意圖 其中:①A′B相當于下擴散聲束的某部分至實際反射點的聲程。 ②為A′B實際聲程轉(zhuǎn)換到聲束軸線上的聲程(C′B=A′B)。 通過試驗測試可見回波有如下特點: ①探傷儀的回波聲程指示是入射點到焊縫表面反射點的距離; ②探傷儀的回波指示位置在工件內(nèi)部焊縫熔合線附近( 45 °探頭除外); ③探頭折射角越大,回波深度指示越小; ④45 °折射角探頭儀器的深度指示位置等于或大于板厚; ⑤回波幅度與反射面的反射條件有關(guān); ⑥打磨余高回波幅度變小直到消失。 3 分析 通過上述試驗證實了假回波的反射面在焊縫表面,但為什么深度指示會遠小于板厚而不是大于板厚?其原因是儀器的指示,均是根據(jù)軸線聲束的聲程計算而來,但聲束是會擴散的,若反射面只有利于擴散角內(nèi)某部分聲束反射時,其所得回波再用軸線聲束計算,顯然會出現(xiàn)錯誤。我們可以借助于RB2對比試塊進一步說明。用三種探頭分別找到試塊中60 mm深橫通孔的反射*高波,然后向前移動和向后移動探頭,移動時波幅將逐漸降低,前移、后移到波幅降到一半時(DAC+6dB)進行討論,此時的儀器指示見表5。 表5 軸線聲束和擴散聲束反射回波的指示位置 β 探頭位置 聲程指示 水平指示 深度指示 DAC(dB) 回波*高處 146.0 133.3 59.38 0 66° 前移 119.0 108.7 48.4 +6 后移 168.0 153.4 68.33 +6 回波*高處 131.1 116.8 59.56 0 63° 前移 113.5 101.1 51.53 +6 后移 152.7 136.1 69.36 +6 回波*高處 105.0 86.53 59.47 0 56.1° 前移 94.0 77.46 53.24 +6 后移 119.0 987.07 67.4 +6 現(xiàn)以63 °探頭前移為例進行分析,當入射點在 M時,探頭的軸線聲束(63 °)與反射面垂直,回波*高,儀器的指示位置見表 5和圖5,此時聲程為圖5中的BM=131.1mm,深度BF=59.56mm,水平距離FM=116.8mm。探頭前移到L時(波幅下降一半),軸線聲束移為CL,此時在φ3孔上已無反射面,所以此時的回波不是軸線聲束的反射,而是下擴散角內(nèi)某聲束AL(與φ3孔反射面垂直)的反射回波。此時儀器的指示聲程是AL的真實聲程(113.5mm)。但其深度與水平距離則需要計算:AL的折射角β=arcCos60/(113.5+1.5)=58.55 °,實際深度 AE=Cos58.55 ° ×113.5=59.22mm,實際水平距離EL=sin58.55 ° ×113.5=96.83mm。上述計算結(jié)果顯然與儀器的指示深度和水平距離是不同的,儀器指示的數(shù)據(jù)是按已無反射條件的軸線聲束計算的,所以是錯誤的,其指示深度比A點的實際深度提高了7.7mm,水平距離前移了4.3mm。換言之,即是把A點的反射波誤指示為沒有反射的C點。 圖5 RB2對比度塊 圖6 60mm厚度焊縫探傷圖 同樣道理,在圖6所示焊縫探傷時,若A點處焊縫表面不利于軸線聲束反射而只與下擴散角范圍內(nèi)某部分聲束相垂直時,則得到較高的回波,其儀器提供的深度和水平距離卻錯誤地被指示為C點。 實際上無論探頭角度多大,這種擴散聲束在焊縫表面引起的假缺陷回波現(xiàn)象都有可能存在,主要決定于有效反射面的大小、方向、形狀和光潔度等。如為了和變形波加以區(qū)別,把該波稱為變角回波更為直觀。 4 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可得出如下結(jié)論: ①焊縫中的這種回波并非缺陷回波,是探頭下擴散角內(nèi)的某一聲束在焊縫表面反射的回波 (變角回波)。 ②焊縫探傷的變角回波無論斜探頭角度多大,都有可能存在,但究竟是否出現(xiàn)及其反射能量強弱主要決定于有效反射面的大小、方向、形狀和光潔度等。 ③工件厚度越大、探頭角度越大,則變角回波的現(xiàn)象越明顯。較薄工件用直射波探傷時可能不明顯,但用二次以上的波(含二次波)探傷時也很明顯。 ④ 凡遇到此類按常規(guī)定位方法定位于熔合線附近或母材內(nèi)的回波,都應(yīng)慎重對待,需要認真地觀察焊縫外形、更換探頭角度、雙面雙側(cè)檢測、**定位分析、必要時打磨焊縫等,以避免造成誤判